12年前,当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浙江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到了95.82%,高于全国12.27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三。
3年前,当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时,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57541元,是全国唯一一个省内所有区市居民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
毫无疑问,在经济发展这门“必修课”上,浙江可谓是“优等生”。
但成为“优等生”,浙江并非一蹴而就——从浙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便可一窥其中的“秘诀”。
▲秦山核电站
21世纪初,浙江省经济发展遇到“附骨之刺”——电荒。尤其是2003年,浙江成为全国拉闸限电范围最大、缺电最严重的省份,经济发展不得不放缓脚步。
2003年12月3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杭州市电力局(现国网浙江杭州供电公司)调研时强调,“宁肯电等发展,不要发展等电。”
至此,能源资源先天不足,能源需求却高速增长的浙江,开启了一场能源电力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跑赛。“浙江有着先行先试的改革基因,浙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路,为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供了实践经验。”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监管专员赵一农说。
日前,记者“行遍江南清丽地”,切身感受曾经缺电大省、而今电力强省的巨变。
内外兼修
千年前的宁波北仑港,桅樯林立,千帆竞渡,“海上丝绸之路”从这里扬帆起航。120多公里的深水岸线上,50座各类码头泊位鳞次栉比,国家能源集团北仑发电厂输煤码头置身其中。
站在输煤码头,一派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两艘庞大的运煤船稳稳靠泊港口,高空之中,抓斗卸船机“翩翩起舞”,为电厂534万千瓦的燃煤机组供应“口粮”。
“10多万吨煤炭搭火车、乘轮船,从千里之外的山西朔州浩浩荡荡而来。迎峰度夏期间,一艘运煤船所载重的煤炭量,能支撑电厂所有燃煤机组工作一天。”国家能源集团北仑发电厂厂长陈笔向记者说道。
外调或进口煤炭,是浙江省内煤电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与煤炭一样,省外来电也是浙江电力供应的“主力军”。
根据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数据,2014年到2023年间,浙江省外来电量从919亿千瓦时跃升至2095亿千瓦时,助力最高用电负荷从2014年的6109万千瓦到2023年的11022万千瓦,增长80.4%。2024年8月,浙江最高负荷达到12333万千瓦,其中外来电达到4594万千瓦,双双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华电玉环海上风电场
不得不说,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省外来电功不可没。然而,对省外来电的依赖,也曾让浙江“吃了苦头”。
2013年夏天,浙江湖州地区特高压施工使得湖州电网系统上的两条主线路全部停运,外来电减少,叠加最高气温达历年极端高温之最,当年也成为浙江省“十二五”期间缺电最严重的年份。
“有苦难言”之后,浙江省在增加采购量上阔步伐——
10年来,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浙北—福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灵州—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外电入浙大通道相继建成投运。
2023年,浙江省与宁、新、川、晋、闽、青、甘等7省(自治区)签订协议,达成长期协议外购电量1920亿千瓦时……
“痛定思痛”之下,浙江省在提高自给率上下功夫——
10年来,浙能六横电厂一期、乐清电厂三期、三峡长龙山抽水蓄能、中核三门核电一期等机组相继投产发电;中核集团金七门核电一期、中广核三澳核电一期等核电项目陆续开工;宁海抽水蓄能、磐安抽水蓄能、景宁抽水蓄能电站等电站陆续开工;温州泰瀚光伏电站、象山长大涂光伏电站、长兴鑫江矿山光伏电站、华电玉环1号海上风电等新能源项目陆续投产发电。
▲大唐长大涂光伏电站
浙江电力数据披露,10年间,浙江省内电源装机从6484万千瓦增长至13611万千瓦。2024年6月,其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一半,并历史性超过火电,浙江在电源结构上实现了由以火电为主到清洁能源占主导的历史性转变。
数据驱动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热腾腾、湿哒哒、黏糊糊,是江南的夏天给人们带来的体感。当记者跨过钱塘江大桥,步入中控科技园的大楼内,舒适感扑面而来。
“根据人流密度、自然光线,楼内安装的智控系统控制调节楼宇的温度、亮度、风速,使环境达到人体最佳舒适度。”浙江源创智控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胡斌说道。
胡斌所说的智控系统就是节能降碳AI智控系统。作为不易察觉的碳排放“大户”,传统楼宇建筑碳排放量约占国内全社会碳排放比重的22%,而节能降碳AI智控系统可以在悄无声息间控制楼内空调、照明、取暖、电梯等高耗能设备,使其达到能源消耗最低值。
“在提高管理效能的同时,该系统还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据测算,一栋楼宇平均可降低20%的能源消耗,每年可减少上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胡斌进一步解释说。
▲嘉兴发电厂
拥有建筑楼宇400多座、企业近九万家的杭州市滨江区,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其工商业用电量占比超过全区的60%。
网络技术支持
北京万众久合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邮编:101500
邮箱:121616107@qq.com
联系我们
电话:13811152553
微信:CEPETA666 或 dianli936
邮箱:zgdlxh@vip.qq.com